9月22日,《浙江日报》理论版刊发了院长吴春的文章《常修为政之德》。这是今年吴春先后在《光明日报》及《浙江日报》发表理论文章后,学院在理论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不仅标志着学院在政德建设与乡村振兴两大理论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并取得新突破,更彰显出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地方发展中的智力输出实力。


此前,吴春聚焦农业现代化发展前沿的两篇理论文章,同样引发广泛关注。4月3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壮大文化特派员队伍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与6月30日刊发于《浙江日报》的《文化特派员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围绕文化特派员制度如何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开深度研究,提出了兼具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贡献了智力支持。
《常修为政之德》一文紧扣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之江新语》中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紧扣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要求,从“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心无百姓莫为‘官’”“功成不必在我”三个关键维度,层层深入阐释“为政之德”的修养路径,为新时代干部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理论研究成果的持续输出,与学院在干部培训领域的深耕实践相辅相成。作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学院长期聚焦干部培训核心领域,围绕党建赋能、改革创新、新质生产力等关键方向,精准对接省内外城市及国企单位干部培训需求,采用理论专题授课结合实地教学的模式,已成功打造一系列高质量培训项目。例如,宁波市能源业务培训班、镇海烟草干部职工能力提升培训班、宁波市内部审计协会相关培训班、宁波市律师行业党建“领头雁”赋能提升暨律所规范化管理培训班等。
未来,学院将坚持“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卓越专业人才”的重要理念,持续做优干部培训、企业培训、技能培训、教师培训等多元化服务格局,以更深层次的理论探索、更具创新性的培训实践,为高素质人才成长保驾护航,为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